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谷雨花濃

歷歷如夢心情依舊,偷個陽光午後想個夠,一轉眼,又已過了春秋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端午的西溪  

2009-05-28 14:16:39|  分类: 邊走邊攝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 端午这天,杭州城西蒋村一带有龙舟胜会。这一习俗源自乾隆年间,据说皇帝游巡江南至蒋村深潭口,见此盛况,御封龙舟赛为“龙舟胜会”,蒋村龙舟遂得盛名。话说蒋村自古河港纵横、水网密布,是一片天然湿地,在这个基础上,市政府通过规划统一整治,开发成为休闲公园,即现在所说的西溪湿地公园。杭州历史上曾有“西湖、西溪、西泠”并称“三西”之说,湿地公园总面积约11.5平方公里,并有三堤十景,是国内唯一城市湿地、农耕湿地和文化湿地于一体的罕见湿地。

 

    我一直想去看龙舟,一直都找不到机会。今天是端午,天气并不很热,似乎是个出门的好日子。十点多,背上相机往西溪而去。我家离西溪很近,骑车半个小时就到了。经过蒋村,在某桥头看见围观人群,据说龙舟会经过这里。龙舟赛十二点开始,我还有时间。

 



 

 

    西溪湿地公园一共有三个出入口,分别是东、南、北。我第一次也就是前一次来西溪便是从东门进的,考虑到习惯问题,这次还是东门进,问了售票员,说从东门到龙舟赛要步行半个小时,自行车不能进去,我可怜的小毛驴,你只好在门口呆着了。东门进去一条大路名叫绿堤,路两边种了许多植物,是个自然科普园。我看了一下地图,事实上如果从北门进去到龙舟赛点会近许多。

查看更多精彩图片


 

 

湿地公园到处都是这样的水泊,自然天成,周围一圈用木桩打下几十公分加固。其中或卧睡莲或长水草。

查看更多精彩图片

 

 

 

我第一次来西溪是在去年秋天,如今景色大变。秋天的西溪让人无端乡愁,而如今的的西溪让人想唱歌儿。

本文中所有照片都是绿提两岸所见的景色。事实上湿地的景色有点乱,很难拍,野趣也是它的一大特点吧。

查看更多精彩图片

 

 

我在早几年便介绍过西溪,当时湿地公园只完成了一期工程,如今的二期也就是龙舟赛附近还没开始动工,我们当时就是在没有动工的地方游玩,搭乘着一位阿姨自家的船儿,在西溪水上荡漾,这才叫自然。我一直觉得梅家坞的模式非常成功,旅游、种茶、品茶、生活融合在一起,而不是那种把人全部迁出去,围网造园。

查看更多精彩图片

 

 

水生植物很多,都叫不上名字来。

本想捞点儿回去喂小鱼的,后来想想就我一个人,被抓了连个救兵都没有就作罢了  

查看更多精彩图片

 

 

走着走着……路过果然很长,果然要半个小时。这点路就以前的我来说完全不是问题,最近有点累,真累人啊。前面响起了炮声,估计是因为要赛龙舟。这个时候,相机开始提示电力不足(谁能告诉我,这是为什么?为什么?  )前进还是回头,本博内心在挣扎,哈哈哈。好歹去瞅一眼吧,前进前进。

查看更多精彩图片

 

 

龙舟赛在河渚街,是一条古色古香的小食街,今天人很多,估计是放假了都来看龙舟赛。越往前走……人越多……虽然我想过今天这里人一定会很多,但到了才有深切感受。我有点烦这种人挤人、人看人的阵势,尤其是有些人还站在路中央摆拍,情况太复杂我还是撤吧,我怕猪流感~人多不去凑热闹。

查看更多精彩图片

 

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位老人,他是西溪工程的设计者之一。

老人说:我已经有十个月没来了,这次来,变化真大。

他说:我每次早晨7点多来,下午回去,看看这里的树有什么变化。

他说:你没有去过水下生态廊吧?今天的天气好,会看得很清楚。

他说:西溪,最好是下雨,下着毛毛细雨的时候来,很诗意。我惊喜他说诗意。

他说:左右两边的小路你去过吗,里面还有很多风景,但不要一个人走,会迷路,每条路都一样,要谨慎。

老人童颜鹤发,温文尔雅,只要你留意,总会在这里遇到他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16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